匯豐工藝品
HSBC handicrafts
在我們的文章開始部分,我將為讀者帶來一個富有趣味的謎語游戲,謎題是:“給我一片綠色的葉子,我會用智慧和巧手,為你編織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斑斕世界”,我想請你們猜一猜,這是哪項傳統文化技藝的代表呢?
沒錯,那正是一種精巧絕倫的手工技藝——草編。
或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什么在編織物中,不將葉子編出來的編織物成為“葉編”,而是被稱為“草編”?此處的原因在于,我們傳統理解的“草編”所使用的材料并非我們通常意義上認知的“草”。
自然生長的棕櫚葉
按照不同的解釋 ,草編也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
在廣義的草編含義里,它涉及了各種野生草本植物,比如具有豐富纖維組織的棕櫚葉,或者象征著堅韌與長壽的龍須草,還有生命力頑強的蘆葦等。同時,它還包括農作物廢料,如那些來源于大自然的饋贈——飽滿的玉米皮,以及能夠快速生長的麥秸和稻草。這些材料在經過人們的智慧與辛勤勞動的處理后,呈現出材質柔軟的特點。因此,人們可以利用這些天然的植物纖維,運用巧妙的手工技藝,編織出各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美作品。
廣義上的草編,不僅限于運用草本植物進行編織,事實上,禾本、木本和藤本植物也可以用來編織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它們都具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其中,禾本植物具有質地輕柔、顏色雅致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制作手工藝品和家居用品,常常能展出清新淡雅的田園風貌;木本植物的纖維結實,色調深沉,常被用來編織家具、地板、門簾等,不僅實用,而且美觀;而藤本植物柔韌、蜿蜒,具有獨特的質感,常被用來編織藤椅、花架、吊燈等,充滿了自然氣息,深受人們喜愛。
用棕櫚葉編的螞蚱
自古以來,人類將觀察到的自然界各種現象與制作工具的行為相結合的興趣從未消退過。他們熱衷于研究周圍環境中的風、雨、雷、電、山、水、植物、動物等各種自然現象,并將這些觀察的結果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各類工具的制作中,從而使得人類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
在古老而充滿神秘色彩的上古時代,那是一個被諸多神話傳說所掩蓋的遙遠時期。當時,在充滿生機與神秘的原始大陸上,有個偉大的人物,那就是伏羲。據民間流傳的傳說,他有一次在野外探險的過程中,無意間看到了一只蜘蛛,這只蜘蛛通過它那巧妙絕倫的結網技術,成功捕獲了許多在空中飛翔的昆蟲和地上爬行的小動物。
看到這樣神奇的一幕,伏羲一時間被深深地吸引了,他開始思考,如果能夠像蜘蛛一樣利用自然界的力量,來制造出一種能夠捕捉到更多小動物的工具,那將會是多么了不起的發明啊。于是,他立即發揮他那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始了對這個全新工具的設計和嘗試。
在伏羲的心中,他清楚地知道,要制造這樣一個工具,他必須找到自然界中的一種或多種植物。他開始在附近的山野中進行探索,終于發現了可以用來編織漁網的材料,那就是藤蔓和野草等植物。他開始嘗試利用這些植物進行編織,最終制造出了一種可以用來捕捉魚的漁網。
用棕櫚葉編的蜘蛛
這種漁網,是伏羲用智慧和力量創造的一種奇跡,是他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并結合自身的創造力,從而成功地將一種自然界中常見的植物,轉變成了一種實用的捕捉魚的工具。這個漁網的問世,使得許多人在野外捕魚變得更為簡單,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人類捕獵的效率。
正是因為有了伏羲這樣的智慧之士,人類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中,才能夠不斷地進步和發展。
在有了漁網之后 ,捕魚就更加方便,食物變得容易獲得了許多。
善良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有巢氏以自然為師,敏銳觀察到鳥兒在筑巢的過程中,巧妙地選擇了樹枝和藤蔓等天然材料,以聰明才智構建出精致而穩定的鳥巢。受此啟發,有巢氏在模仿鳥兒筑巢行為的同時,運用自然界中豐富的樹枝和堅韌的藤蔓等材料,結合嚴謹的建筑技藝和創新思維,精心設計并搭建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房屋。從此以后,人們便有了堅固的遮風避雨的住所,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手工編的扇子
2008年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主會場——宏偉壯觀的“鳥巢”,這一充滿現代氣息和震撼視覺沖擊力的建筑杰作,正是運用了這一獨一無二的建筑設計理念,為全世界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在遙遠的舊石器時期,人類祖先們具有驚人的智慧,他們巧妙地利用各種柔韌性極強的植物材料,用精巧的手工編織技藝,編成了一張張密密麻麻、質地細膩的網狀,就像大自然親手為他們編織的溫暖屏障,為人類抵御著來自自然界的種種危險。在這張網中,勤勞聰明的人們還精心填充進了巨大堅硬的石頭。當面臨兇猛的野獸侵襲時,他們毫不猶豫地使用這些沉重的石頭砸向對手,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徹底捍衛了人類的尊嚴。
考古學家們在世界各地發掘出了大量珍貴的文物,通過這些歷史的見證,我們得以窺見舊石器時期人類的生活。這些出土的文物表明,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人類就能夠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各種柔軟的植物制作成“裙片”。這些裙片的材質豐富多樣,有樹葉、枝條、草葉等,它們輕盈地掛在人類祖先的身上,既能幫助他們抵御寒冷,又能起到遮羞的作用。這種巧妙的智慧和藝術,見證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時光。
深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早已熟知木匠和石匠的概念,木匠,顧名思義就是專職于處理各種木制工具和結構的手藝人,他們的工作涵蓋了木桌、木椅、木箱等眾多木質工藝品的創作與修復;而石匠,則是從事玉石雕刻及金屬器皿雕刻的高級工藝師,他們精湛的技藝不僅彰顯在各種玉器、銅器、瓷器的創作中,還被廣泛地運用到諸如石橋、石碑等石質構件的雕刻上。
在繁多的工藝行業中,其實還存在著一種專門負責萑葦之器制作的獨特工匠,他們雖然擁有著專業的技藝,卻不被稱為草匠,而是被人們尊稱為草工。
在西周時期的《禮記典禮》是這樣記載的:“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 ,典制六材?!?/p>
從這里不難看出,在當時,利用草木植物制作物品已經成為了一種被統治階級所認同的技能了。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草編技藝不斷受到時代的熏陶與歲月的洗禮,逐漸地演變并進化,從而被傳承并發揚光大。隨著歲月的更替和歷史的發展,草編技藝已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地相互融合,其實用性和便利性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值得一提的是,草編技藝不僅僅在歷史長河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影響力早已延伸到詩詞的創作當中。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草編技藝成為了詩人和詞人們表達情感和抒發感慨的重要載體,他們通過對草編技藝的描繪,描繪出了一幅幅美麗的生活畫面,展現出了生活的氣息和韻味,使讀者感受到了草編技藝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輔相成。
蓑衣和斗笠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绷谠倪@首《江雪》用短短的20個字 ,就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空靈幽靜的畫面。
其中,蓑笠指的是用草或麻編織的蓑衣和笠帽,是在過去比較常見的草編產品。
在《詩經》這部經典的文學作品中,也提到了蓑笠這個草編制品?!对娊洝の猴L·葛履》的開篇中有寫:“糾糾葛履,可以覆霜?!边@句話的意思是,穿上這雙葛履,就可以抵擋冰冷的霜雪。這里的“葛履”就是最初草鞋的稱呼,由此可見,蓑笠不僅是一種生活用品,更是承載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描繪了三國時期英雄豪杰之間斗智斗勇的史詩大劇——《三國演義》中,我們時常能夠聽到眾人用一種帶有輕蔑或者輕視的口吻,談論著劉備這個人的出身。他們說劉備是一個出自社會底層,依托于織席和販履這種微薄生計,勉強維持生活的卑微之人。他們甚至會直接將劉備這個人描繪為一個整天辛勤勞作于草席編織以及草鞋制作之中,為了生計而奔波的窮苦百姓。
說劉備不過是個織席販履的卑微之徒,實際上是對劉備的深深蔑視,意味著他的身份地位處于社會的底層。
事實上,“草”這個字自中國古代就承載了卑微低下,不顯尊貴的寓意。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在見到皇帝時,常常用“草民”這個稱謂來自謙,意味著他們身份的低微,與皇帝的高貴身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今,一些出身平民家庭的明星,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草根”,來表達對他們普通出身的尊重,這恰恰反映出草與普通大眾的緊密聯系。因此,草這個意象,就象征了我們這些普通的大眾人民,而草編是普通人民用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凝結而成的產物。
草鞋
在我們的小學時光里,就被引導著背誦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這首詩中,作者借草的四季枯榮變遷,描繪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從詩中延伸出來,附著在了我們每一個孩子的身上,使我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和偉大。
同樣,草的生命力不僅僅體現在自然界中,還表現在人類的生活中。草編技藝,就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形式。這種技藝,將草的生命力融入了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中,讓人們在享受草編制品帶來的便利時,也能夠感受到草的堅韌和頑強。
總的來說,草的生命力是頑強的,草編技藝亦是如此。這種生命力,使我們有信心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挑戰,也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草一樣,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